第1142章 太子守国门,君主决千里-《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《排明法案》的公布,不仅在英国激起硕大的风浪,这个消息很快被锦衣卫传入大明。

    监国太子朱高炽知道后,一向脾气温和的他,少见的发下雷霆震怒!

    消息传到他手中时,时值半夜。

    收到当场,朱高炽立马就没了睡意,宣内阁所有官员进宫议事,奉天殿的灯火彻夜通明。

    翌日一早,礼部很快就拟定公文,并通过电报向威尔斯问责,同时要求释放被他们无故扣押的人质。

    感谢电报的发明,让消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。

    但气人的消息被传回的速度,同样也快了许多。

    英方承认《排明法案》的存在,但却倒打一耙,坚称是因为何酋强暴杀人,才招致举国反对。

    同时又坚决抵赖,声称那些明人他们早就驱逐出境,至于去了哪里、发生了什么,一概不知道。

    消息再次传回国内,朝中物议沸腾,吵成了一片,同时内阁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

    一部分人认为,这些被抓走的明人,虽然也是汉家血统,但他们生在异域、长在异域,只怕连汉话都不会说了,已经不能算作明人。

    为了这些‘假洋鬼子’与遥远的西方佬大动干戈,实在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但这一切的背后,还是因为前些年打的太狠,户部有些吃不住。

    再加上西洋舰队的成立与远航,现在还没有获得收益,也难怪他们不乐意。

    不能说他们有什么私心,其实他们的顾虑还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但另一些,以杨士奇为首的官员,却坚定要打。

    “晋国公曾经说过,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,本官认为是很有道理的。”

    他站在人群之中,慷慨激昂:“这些英国佬之所以敢这么欺负咱们的同胞,就是还没被打疼、打怕!既然如此,理当让他们试试大明兵锋之威,方知敬畏!”

    “杨部堂此言差矣”,户部左侍郎夏元吉昂然回道:

    “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!打?拿什么打?

    你可知大明今年岁入几何?赈灾、铁路、农种下放、学堂建设,哪一处不需要银子?钱从何来?杨部堂给吗?”

    “那就眼睁睁看着咱们的海外同胞被人欺辱?夏侍郎的骨头可真‘硬’啊。”

    面对杨士奇的阴阳怪气,夏元吉当即大怒,撸起袖子就要干他:“彼其娘之!你敢再说一遍?”

    “有何不敢?”

    杨士奇斜睨着他:“不敢打的就是懦夫、怂包、没卵子的玩意儿!”
    第(1/3)页